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报道
海西晨报:人社多面手 群众知心人
时间: 2022-08-04 08:44

  回忆军旅时光,他们曾是教练员、政治工作者、工程师……后来,他们摘下领花、帽徽和肩章,挥手告别军营,转而投身人社工作岗位,继续发光发热。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带着军人的刚毅,他们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如今,他们已是人社工作岗位上的多面手,人社政策“一口清”。今天,记者带您认识三位来自厦门人社系统的优秀军转干部。

  矢志不渝

  专注岗前培训 创新方式方法

  

  姓名:刘维鹏

  单位:厦门技师学院(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服务中心)

  职务:职业能力建设部副主任

  “军营中严明的纪律、严谨的作风对我的影响很大。”对于刘维鹏来说,12年军旅生涯带给他深刻转变。从懵懂的新兵,到汽车教练员,再到小车班班长……1989年入伍以后,他收获了“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红旗车驾驶员标兵”“优秀教练班长”等荣誉,并两次立下三等功。

  军旅生涯一结束,刘维鹏就整理好行装再出发。2001年8月,刘维鹏以优异的成绩转业至厦门市就业训练中心(后更名为厦门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服务中心)外来务工人员培训总站,从事来厦务工人员岗前培训等相关工作。

  在刘维鹏印象中,办培训班的日子很忙碌,最高峰时,一天需要组织、引导1000多人参加岗前培训。每逢节后用工、秋季招聘,他的嗓子常溃疡、发炎。

  来到培训总站以后,他一边熟悉培训班的运作机制,一边学习劳动法律法规、文明规范。凭借以往在军营的培训经验,刘维鹏尝试着自己上台讲课。

  培训内容如何才能吸引人?刘维鹏创新教学模式,在岗前培训中融入企业招工说明会、有奖知识问答等,调动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东西部扶贫培训、马兰花创业培训……近几年来,随着各项人社政策实施落地,岗前培训班逐渐多元化,越来越多劳动者通过刘维鹏组织的培训,获得了职业技能和劳动法律知识。转业21年来,刘维鹏不改军人本色、严于律己,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服务群众,收获了“厦门市文明市民标兵”“厦门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倾尽全力

  把控每个细节 无惧全新挑战

  

  姓名:李志伟

  单位: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职务:副主任

  摆放好桌椅,将宣传手册摞整齐,测试活动现场设备……每一场留学人才活动开始前,李志伟都会早早地来到现场,反复确认每一个细节。2017年,李志伟转业至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留学中心),在综合科从事党建、宣传、活动组织等工作。

  1996年,从小向往军营的李志伟考入军校开启了军旅生活,在部队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为部队的政治处主任。转业来到留学中心以后,李志伟保持军人本色,秉承部队扎实的工作作风,一边抓紧学习留学人才政策,一边尝试着参与、组织留学引才活动。

  到广州组织参加“留交会”、举办留学人才“金砖人才赛道”、组织留学人才项目对接……各式各样的大型留学人员引才活动,留学中心一年至少要办七八场。从制订可行的活动方案开始,到对接企业、留学人才、嘉宾等参会人员,到活动前期宣传造势,再到现场的执行把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李志伟都参与其中。

  “组织活动的过程,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李志伟认为,做好留学人才服务,不仅要吸引留学人才关注参与,形式内容也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一场大型留学人才活动往往需要集成很多内容,这就要求丰富的配套活动,环节多了,需要协调的事情和部门也就多了。“忙的时候,可能一整个月都在加班。”为了顺利完成每一场活动,李志伟倾尽全力。

  在人社岗位上打磨多年,李志伟决定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能力,到基层学习锻炼。今年5月,李志伟主动请缨,到同安区祥平街道驻村工作队担任队长,参与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了更好地推进驻村工作,他时常要在驻村队负责的3个村之间奔波,除了帮助村集体增加收入外,还需要协助开展支部建设、基层治理、群众服务等工作。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他说:“千头万绪,虽然辛苦,但很有意义。”

  主动出击

  心里装着群众 提升服务质效

   

  姓名:廖丽

  单位: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职务:三级主任科员

  廖丽从小就对火热的军营生活心生向往。1992年高考以后,她毅然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大学一毕业,廖丽就被分配到厦门航天测控站工作。在这期间,她从助理工程师成长为工程师,负责技术室测速测距、政治处干部干事等业务工作,还曾参与完成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等测控任务。曾多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干部”“优秀机关干部”等。

  离开军营以后,廖丽迎来了职业的转折点。2011年12月,她转业至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2012年5月,因为工作需要,廖丽借调至市人社局劳动关系处从事劳动关系协调、劳动保护等工作。

  机关工作规程、办文办事、群众咨询……面对新工作带来的新挑战,廖丽主动出击,一边适应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工作模式,一边尽快学习掌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以及集体合同、未成年工、劳务派遣等相关审批业务知识。

  “刚开始接到群众咨询电话,总是需要先给自己做一些心理建设。”廖丽回忆道,当时她总觉得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在同事的帮助和鼓励下,她尝试化被动为主动,积极通过多种渠道,为群众解答劳动关系方面的问题。她还牵头拟定我市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和责任分工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添砖加瓦。

  “我们打算委托广西梧州的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员工,但是无法办理异地派遣人员参保……”去年11月,廖丽接到厦门一企业求助,她主动联系企业,了解了具体情况以后,立即向上级汇报。通过多方协调和积极引导,企业成功为36批、300余名梧州员工办理了用工登记和参保登记。为了感谢廖丽,企业还专门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为她的办事效率、服务意识点赞。

  (海西晨报记者 蔡惜雯)

  (来源:《海西晨报》2022年8月1日A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