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报道
海西晨报:卸下戎装 人社岗位再出发
时间: 2023-08-03 09:52

  那些年,他们在军营中打磨锤炼,以铮铮铁骨护山河无恙。后来,他们挥别战友,转身奔赴人社岗位,谱写人生新篇章。

  脱下戎装,军魂永驻。在新征程上,他们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军人优良传统转化为人社服务动力。

  疫情防控前线的“守门员”、劳动者的护“薪”人、留学人才项目牵线人……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记者带大家走近三名来自厦门人社系统的优秀军转干部,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力促优秀人才留“厦”来

   

  姓名:王金星

  单位: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职务:综合科科长、一级主任科员

  2001年7月大学一毕业,王金星就义无反顾地背上行囊,开始了军旅生活。“我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当时深受他的影响。”王金星坦言,十余年的军营生活,不仅让他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意志,也培养了他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现在的工作,更多的是做好留学人才服务。”2018年12月,王金星转业至厦门市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迎来了职业的“跨界”转变。留学人员身份认定、留学人才服务审批……在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主动加强学习、熟悉厦门留学人才政策,做到各项政策了然于心。

  很快,王金星顺利实现了职业角色转换,不仅在审批工作上更加娴熟,面对留学人才的咨询也愈发从容不迫。他说,正是在部队中养成的自律意识和严谨工作态度,让他可以迅速适应全新的工作岗位。

  2020年,因留学人才服务工作需要,王金星由原先所在的信息咨询科转至综合科,并尝试参与制定、调整留学人才政策,牵头举办各类留学人员引才、留才活动。

  “项目落地、人才留厦,往往需要多方面支持。”为了更好地服务留学人才,王金星时常走访留学人才企业和相关机构,了解多方需求,再通过举办交流活动、调整政策、引导申报各类资助等方式,为留学人才来厦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去年我们推荐的5个厦门留学创业项目全部入选人社部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王金星介绍,去年投洽会期间,由他牵头举办的留学人才精品项目路演对接洽谈会帮助不少留学人才项目获得投资,其中金额最高的达1500万元。

  近年来,在王金星和中心同事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留学人才选择来到厦门,落地厦门的留学人才创业项目也逐年递增。他说,每每看见留学人才在自己和同事的引导下获得资助和投资,心里总会很开心。

  军旅生涯淬炼刚毅品格

   

  姓名:李小强

  单位:厦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中心

  职务:综合科二级主任科员

  床上的被子叠成“豆腐块”;桌上的书籍摆放整齐;完成的工作及时梳理台账……在军营中养成的不少习惯,李小强一直保持至今。

  李小强的军旅生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了。1999年,他通过高考进入军校就读。从大学炮兵课程的学习,到毕业后的一线部队实战指挥,他在军营中度过了17个年头。从军期间,他获得5次个人三等功。

  2017年,李小强转业至厦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中心从事党建工作,曾经的部队生活让他更加注重效率和条理,也让他在职业转换上得以平稳过渡。

  任务当前,李小强总能迅速响应,抓紧时间完成。2022年3月,他被临时抽调至厦门高崎健康驿站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临行前,他甚至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与同事交接好工作以后,便背起行囊进驻驿站,开始了为期十天的封闭式“攻关”。

  机器轰鸣、尘土飞扬……刚到驿站时,从办公场所的搭建、队伍的组建到运营制度的设立等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李小强和工作组成员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有效保障了工作组进驻驿站18天后即全面投入运营。

  李小强时常要牵头拟制驿站全要素运营演练方案,一旦找到驿站运营机制短板便及时督促整改,确保驿站高效运作。不仅如此,他还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组做好旅客入站安置工作,保障入厦旅客在驿站中住得安心、舒心。直至2023年1月,李小强顺利完成挂职任务。他和40余名工作组成员累计接待了6万多名来厦旅客,上百面由旅客送来的锦旗挂满了办公室墙面。

  用心化解群众烦“薪”事

   

  姓名:宋恩军

  单位: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

  职务:监察三科副科长、三级主任科员

  从军14载,宋恩军逐渐从懵懂的新兵成长为团里的工程师,也培养了坚韧不拔、勇毅前行的军人气节和敢打硬仗、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在部队期间,宋恩军曾立1次三等功、获评5次个人嘉奖。

  “作为一名军人,一定要敢于挑战自己。”宋恩军说,带着军人的刚毅,2017年,他转业来到厦门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成为一位为民护“薪”的监察员。

  从“橄榄绿”到“监察蓝”,转变的是职业,不变的是初心。来到陌生的岗位,宋恩军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勤学劳动保障相关法律法规。为了提升办案能力,他还时常阅读法院裁定的劳动纠纷案例,了解劳动保障相关法律的实际应用,以案释法;针对办过的案件,他总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建立联系,只要他们有关于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疑惑,宋恩军都会及时予以解答,在引导劳动者合法维权的同时,督促用人单位做到合法用工。多年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一线,力求把接手的每一个案件做到最好,维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30多人的工资迟迟没有发放,可怎么办?”有一次,宋恩军接到一名企业员工打来的投诉电话,称厦门某公司拖欠全体员工3个月近100万元的工资。考虑到工资数额巨大,宋恩军和同事立马奔赴现场核实情况。经过多方了解,他们找到了症结所在,随即和30多名员工逐一核对工资金额,并赶往相关部门核查公司名下资金往来明细和固定资产信息。经过多次与公司协调,最终为所有员工讨回工资报酬。

  “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宋恩军说,民生无小事,只要群众有需求,他便会全力以赴,守护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海西晨报记者 蔡惜雯)

  (来源:《海西晨报》2023年8月1日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