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工作情况通报
时间: 2019-01-17 14:46

  一、2018年基本情况

  2018年,我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五大发展”示范市建设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主线,以“工作落实年”为主题,各项业务工作和业务指标平稳运行,“三服务”成效更加凸显。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24%,比降0.23个百分点,控制在4%以内,继续保持较低水平;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基本养老金3526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均290元,继续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费费率12%,全国最低。

  1、服务企业更加贴近需求。持续推进企业普通用工、企业人才、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减降企业成本五大服务,开展了“惠企政策进园区”宣传活动,加强与重点骨干企业、产业园区、产业行业协会的互动。全市新增就业18.69万人,完成年初计划116.8%;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6846人,重点企业“一企一策”职工培训26206人;推行企业事中事后监管,发挥评价办法的引导指导作用,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476户次、同比减少18.2%,受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6088件、同比减少5.1%;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4013人次、处理工资纠纷案件补发金额6143万多元,同比减少41.4%;社保降费直接减降企业成本48.15亿元,发放企业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等资金 2.03亿元。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指导,发布了企业工资增长年度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工种(职位)419个,其中按专业(技术)等级发布工资指导价位工种(职位)222个。

  2、人力资源开发初见成效。

  一是搭建了省外劳务输入基地、省内招聘网络、30万院校毕业生招聘行动、校企合作等工作载体。2018年审核接收高校毕业生在2017年破3万基础上再上台阶,首次突破4万人,增幅14.1%;归国留学生1257人,首次突破千人,增长62.4%;成熟人才引进首次突破4000人,达4834人,增长27.8%。至2018年12月末,全市用工登记企业9.79万家,登记用工总数204.9万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56万人,同比增长3.31%。

  二是会同市教育局出台了教育系统返聘优秀退休教师工作规范,破解补短板期间教师队伍不足问题。

  三是积极推进厦台人力资源合作。推行台湾技术士与我市职业资格、台湾专业技术人员与我市职称直接认定或匹配认定办法,被中新社等中央媒体报道肯定;发布台湾人才需求报告,加强台湾高校学生实习见习、毕业生就业创业、高层次引进等工作,有53个单位接收527名台生实习见习,拨付台湾特聘专家(专才)政府补贴资金2213.52万元。

  四是加强人才服务,深入推进职称改革。在物联网行业、输配电行业和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职称改革试点,基本形成了以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主管部门联动的多元的人才评价体系。

  3、治欠保支和劳动仲裁调解工作有序开展。下发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办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督查和问责暂行办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细则、加强和规范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衔接工作指引等,解决企业欠薪问题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代表福建省接受国务院工资支付工作考核,被评定为A级,排全国第六名;在省对市工资支付考核中被评定为A级,排全省第一名。劳动仲裁调解较有效。2018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和调解组织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9286件,比增5.96%。其中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数256件,同比下降11.72%;用人单位胜诉45.71%,同比提高6.39%。

  4、积极有序衔接社保改革相关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全面参保,2018年12月末,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5.88万人、225.2万人和224.5万人,分别同比增长8.07%、6.56%、6.35%。

  二是衔接企业职工保险中央调剂金和省级统筹制度,对我市现行政策制度体系开展了全面评估和研究,对重大问题形成了衔接建议方案。

  三是社保经办稳定有序,便捷化、安全度进一步提高,成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并开始实际运作。

  5、服务社会质量稳步提升。

  一是加强政策业务宣传。坚持新政策、热点问题必解读;开展惠企政策进园区、惠民政策进社区、入厦政策进校区活动,编制“三进”主题宣传手册并向园区、重点企业、院校、镇街、社区发放2万多套;加强12333咨询电话咨询服务,2018年受理服务265.4万人次;办好门户网站等新媒体发布平台,2018年门户网站发布信息2499条,“厦门人社”微信订阅号发布微信389条、阅读量159.76万人次,每条阅读人数4107人,微信订阅号用户11.4万人。

  二是着力提升业务经办服务。全面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全城通办、自助办、移动办”等业务经办方式,以“全程网办”和“受理窗口前移”为手段,下派44名干部到区、街镇挂职,组建6个业务指导小组30名技术骨干开展专项指导,着力打造线下“15分钟服务圈”服务平台。2018年全市6个区446个服务点就近受理办件372.5万件,人社局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和人社事务分中心受理业务40.94万件,社保中心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受理业务215.21万件。窗口即时办结率94.12%、依申请事项中“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比例97.5%。

  三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持续推进系统“双随机一公开”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

  四是各个专项业务圆满完成。各类人才项目评审、各类考试、调待落实比较顺利、平稳,2018年共承接17场考试工作,总应考225494人次;顺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与甘肃省临夏州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年度任务超额完成。

  二、2019年工作总体安排

  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社会”为主线,以求实效、看实效、比实效为核心,抓重点,补短板,破难点;把服务厦门发展与服务全省、全国大局结合起来,在促进就业稳定、促进脱贫攻坚、促进社保改革、促进闽西南协同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把人力资源开发,增加我市人力资源总量与防范失业风险、确保就业稳定结合起来,两手准备,制定两手方案;把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结合起来,确保六大业务板块和综合板块的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实际行动展现人社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服务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新作为。

  十大重点:一是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出台《加强人力资源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意见》;以30万院校毕业生招聘行动和普通用工源头开发为载体,坚持总量目标,坚持需求导向,做实需求开发,拓展开发渠道,理顺实施机制,强化保障措施,建立长效模式。除了院校之外,继续加强留学回国人员、港澳台人才、国外人才的引进;临夏州、宁夏自治区以及其它中西部地区的对口帮扶劳务协作在工作安排、政策措施保障上优先安排。二是服务乡村振兴。认真研究我局牵头的农民转产就业行动计划和人才支撑行动计划2个行动方案的实施路径,着力发挥区、镇街、村居的主体作用,加强与相关方面的协同,在就业创业服务、技能培训、支持乡村企业产业发展、提升村民素质等方面发力,形成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模式。三是厦台人力资源合作。认真总结近两年我局开展厦台人力资源合作的经验,不断拓展领域,在就业、创业、实习见习、技能培训、人才匹配认定、招聘合作等方面展现更大的成效,实现双赢。四是本市户籍困难群体就业帮扶。以实名制管理服务为基础,把民生型帮扶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理顺帮扶机制,尊重困难群体个人意愿,提升帮扶成效,减轻基层实施帮扶工作的负担。五是服务院校与加强院校协同。发挥院校专业技术人才、研发人才、高端人才集聚度高和人才培养的功能优势,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挖掘院校人才资源,服务我市产业企业。六是重构适应发展需要、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市场化机制调动培训机构、骨干企业、院校、产业行业协会开展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加强我市产业企业需要的工种、课程开发规划;建立培训和鉴定行为的有效监管机制;建立政府培训项目市场化培训机构有序参与机制;加强优秀青工、示范培训基地、技能竞赛、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七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衔接工作。继续深入研究省级统筹对我市制度体系调整的要求和影响,认真组织过渡期的衔接工作,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好起来,确保改革平稳进行。八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九是就业服务和就业稳定。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文件要求,出台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稳定的工作意见,突出高校毕业生、本市户籍困难群体、动态性失业登记人员的就业服务。十是“放管服”改革的深化。在业务经办、各业务领域监管、审批改革等方面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深化。着力加强各类人才服务,充分营造支持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条件。

  措施政策:一是业务指标。围绕重点工作设置,体现顶层设计要求,从全市范围、群体规模总量、机构总数等角度进行评估。坚持质量、数量并重,以全覆盖为目标,按照分步实施、分年度实施的方法确定年度工作指标。二是政策。着力提高精准度,减少普惠性政策,加强重点性、针对性、靶向性政策研究出台,集成碎片化的政策。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建立政策调整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政策资源效用。三是协同机制和平台搭建。利用信息化、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建立与各协同群体、管理服务对象实时互动的线上平台,增强以我为主,高效动员、高效落实、高效运转的能力。四是数据库建设。主动适应智慧时代和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和要求,把数据库建设作为开展服务、管理的重要基础,研究各项业务相关的数据目录、数据来源、动态调整更新机制。五是业务能力建设。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师资、课程、经费保障,覆盖市、区、镇街、村居四级,窗口和后台所有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全员覆盖、全员参与,树立服务标兵典型,使“政策通、一口清”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六是宣传推广工作。总结2018年开展的“三进”活动情况,以扩面为重点,制定实施计划。七是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破解人员不足的根本手段,加快业务流程再造,加强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全程留痕,推进全程网办、自助办、移动办。八是加强调查研究。从局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落实挂钩联系区人社局、局属单位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来自系统内部反映的困难问题;加强企业、产业行业协会、院校、市直相关部门的走访调研学习,广泛听取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建议;加强与服务对象、监管对象的互动交流,注重来信来访反映的诉求和问题,举一反三,检讨政策、业务、服务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