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14-31-01-2019-062 主题分类 公开答复
发布机构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 号 厦人社函〔2019〕110号
生成日期 2019-07-01
标 题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306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2019306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19-07-01 12:05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B类

吴丽雪委员:

  《关于推动在厦高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第20193066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厦门市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离不开人力和智力资源的支撑。高校作为人力和智力资源的重要输出基地,应更好地发挥优势,更好地促进大学毕业生留厦工作,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在厦高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前在厦高校与本地企业存在着毕业生供需信息不对称,校企合作研究项目较少和校企对人才培养需求不一致等亟待解决问题。吴丽雪委员提出的《推动在厦高校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推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人力资源要素保障精准对接,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

  二、在厦高校2018年人才培养情况

  目前在厦高校16所(不含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其中部省属高校4所,市属高校12所。全日制普通学历在校生共有16.24万人,其中研究生1.94万人,本科生9.35万人,高职学生4.95万人。2018年在厦高校毕业生总数4.18万人。有教职工1.6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93万人。

  三、措施与成效

  (一)坚持需求牵引,精准开发需求

  1、搭建“厦门市重点产业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加大岗位需求开发与精准对接。目前市人社局局已经建立覆盖12条千亿产业链群、有10万家用工登记企业、用人单位在线,可以按照“6+2”区域和行业进行分类开发、统计的需求开发平台,单个项目可以在1周内完成开发和统计分析。2018年11月1日至12月25日,市人社局组织开展了“2019年大中专毕业生需求申报”工作。全市共有6478家用人单位申报2019年院校毕业生需求108653人,申报单位与毕业生需求总人数与往年相比均有较明显增长,为当前我市开展“三个五”人才招聘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我们将充分依托平台,紧紧围绕产业企业实体经济对人力人才资源的需求和加快壮大我市人才规模总量、培育创新能力的目标,加强各类层次人才的需求岗位、用才方式、渠道来源的开发,精准服务企业和精准招聘引才。

  2、积极走访在厦高校及本市重点企业,促进人才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对接。一是走访在厦高校。市人社局走访了厦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与校领导及就业办等相关部门座谈交流,探讨合作对接机制,收集该校概况、专业设置、毕业生数量、生源分布、留厦学生比例等信息,了解毕业生求职意向,同时向院校推送我市用人单位毕业生需求信息;二是走访重点企业。侧重走访14条重点产业链、双千亿产业链中的重点企业, 2018年以来,先后走访了三安光电、宸鸿科技、捷太格特汽车、象屿股份、中铁二十二局、伊士雅、TDK、国贸期货等企业,了解行业、岗位设置、职位需求、任职要求、赴外招聘目标院校及招聘毕业生难易程度等信息;三是走访行业协会,了解物联网、集成电路、物流、物业、旅游、输配电、家庭服务等行业协会的人才人力资源需求。

  3、对我市制造业重点工业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人才需求开展调研。2018年,市工信局配合省工信厅、海峡人才市场对我市125家企业发放、收集人才需求调查表(数量位居全省第一)。邀请我市高端装备、软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代表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座谈,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及人才需求。深入企业实地走访,对我市产业人才进行大规模、精确性调研。全面梳理我市重点产业的人才概况,精确分析人才结构、需求特点、需求类型、需求数量、存在问题等方面内容。

  (二)推动专业建设服务产业需求

  高等教育紧密贴近厦门市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优先安排紧缺专业、优势专业和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的招生计划。市属高校对接市重点产业的专业布点数达267个,在校生占市属高校在校生比例达69.35%。建有18个省级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9个福建省产教融合示范专业点,30个市级高职重点专业。精心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2018年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职业院校共获得246个奖牌,其中一等奖42个。在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市职业院校共获得奖牌61个,其中一等奖6个,二等奖18个,三等奖37个。

  (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1、推动现代学徒制、“二元制”人才培养。重点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和“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职业院校与75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在校生2726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职业院校与企业实施62个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其中国家级立项1个,省级立项35个,市级立项26个。8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30个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招收企业员工539人。推动分专业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建设,组建旅游、电子、海洋、商贸、机械、化工、建筑、交通等8个职业教育集团。

  2、推进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工作。继续推动物流、软件、会计等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工作,指导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组织办学成果展示与就业洽谈、就业创业指导、专场招聘等活动。市教育局会同市商务局、人社局共同组织认定厦门市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实训基地)9家。厦门理工学院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建设高压电力试验、客车与特种车辆协同创新研发、全球安卓系统研发等中心,建成了厦门软件评测、厦门工业设计、海西风工程试验研究、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研究等27个省市级重点公共服务平台。学校先后与ABB、宸鸿科技、冠捷集团、联芯、友达光电、天马微、玉晶光电、金龙客车等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其中与福建省着力培育壮大的25家百亿元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100%覆盖厦门百亿元企业。

  3、定期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近三年,市工信局支持100个厦门市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市级重点技术创新及产学研合作项目),拨付扶持资金共计2111.995万元。2019年市工信局向130家企业征集技术需求147项,后续将及时梳理企业技术需求类别并转发给在厦高校,促进产学研合作。支持厦门理工学院面向“应用研发先导项目”建设和“双元制”人才培养,从2017年起,对理工学院每年实际拨付的“应用研发先导项目”费用给予25%支持,以及符合条件的“双元制”人才培养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连续支持3年。

  4、2018年12月3日,闽西南第一届暨厦门市第十六届校企合作对接会在厦举行,此次对接会吸引了15个省市的151所院校报名参会,其中本科院校28所,技术院校123所,共涉及参会院校的131786名毕业生。院校与企业共意向签约187份,共计签约学生11892人,签约工种较集中的有数控加工、工程技术员、设备管理员、智能控制、工业无人机、仓储物流、医药技术、机械加工、城市轨道交通。

  (四)建设校企合作人才实训基地,促进技能型人才培育

  1、支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共建实训基地。省工信厅、教育厅、人社厅每年联合认定一批校企共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室组成,采用省内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产业园)合作共建的方式,具备学生学习、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技能人才实训等功能。2017年,厦门理工学院3D创意设计与打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被认定首批3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之一,2018年,诚毅学院移动互联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初评成绩优异,目前已完成现场考核。2019年,根据人社部、财政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文件精神,拟结合我市实际出台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支持职业院校、高校与我市重点企业联合开展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校企深度合作。

  2、支持在厦高校牵头,联合我市重点企业申报福建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2017年,我市推荐厦门大学牵头建设的福建省智能化无线通信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该中心被省工信厅列为第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单位,并获得专项资金资助100万元。

  (五)推动创新创业就业工作

  2018年在厦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93.92%,其中留厦就业1.8万人,约占在厦高校毕业生总数的38.09%;另创业人数近70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1.36%。

  1、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两场职业教育专题报告会,邀请8名中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对创业就业进行宣讲,引导毕业生留厦就业创业。市人社局于2018年5月起,各级人社系统与各高校配合协作,抓住高校毕业生离校后求职就业关键时段,集中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342次,其中:就业指导校园行26场,服务人数3517余人;就业指导市场行212场,服务人数77828余人; 就业指导社区行69场,服务人数2478余人; 就业指导企业行25场,服务人数2281余人;创业指导园区行10场。组织动员就业创业专家导师人数160人。

  2、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引领行动。市教育局继续推进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厦门)建设工作,完善基地软硬件建设,完成二期基地装修并投入运营,并于2018年正式挂牌基地树立创新创业典型60个,新增项目库项目152个,入驻企业176家,带动就业岗位493个,涉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教育培训、虚拟现实、智能硬件、影视传媒等多个领域。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聘任高校教授、创投专家、知名企业家等120人为基地创业导师。加强创新创业宣传。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创新创业沙龙、社会实践活动、创业路演等创新创业系列活动,累计开展14场创业公开课、12场创新创业沙龙、3期《双创政策解读》栏目、2次社会实践活动、12场创新创业路演、4场专题培训,参与人数达4000多人次。多部门联合持续开展大中专毕业生创业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创翼”、第四届福建省、全国“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3、实施30万院校毕业生招聘行动,与在厦高校、省内高校、重点区域高校建立合作机制。遵循院校毕业生实习、求职规律,强化线下线上招聘组织。2018年,市人社局共组织1400家次用人单位分赴北京、长沙、吉林、郑州等49条高校线路招聘毕业生人才;2018年以来,在市人才市场连续组织11场大中专毕业生专场交流会的基础上,携手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本市院校共同举办45场“相约高校,携手未来”大型校园公益招聘会。共计参会单位6926家,提供岗位50000余个。2019年,针对毕业季安排市内17所院校及市外省内11所大专以上院校线上线下举办校园招聘会,截止目前已完成市内6场招聘会,参会单位591家次,提供岗位3000余个。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海事学院、长春大学等省内外139所高校洽谈签订《共建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合作协议》,搭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就业协作网络。完善户籍迁移政策,放宽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来厦落户限制。 

  4、加大毕业生见习岗位开发。搭建全国985、211及省内院校、在厦院校等高校与我市用人单位的对接平台,把就业见习对象从厦门生源毕业生扩大到在厦大中专院校(含中职、技校)毕业生,落实见习生活补助,缴交意外伤害保险,引导更多在校生、在厦院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到各单位开展实习见习,吸纳更多毕业生留厦回厦。

  5、优化人才服务方式,加强人才安居综合保障力度。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及时制定各类人才计划政策,已建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采取多元化、分层次的人才扶持激励政策。目前,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高层次及骨干人才类型确认、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等三项人才服务项目均实现“全程网办”,提供便捷、高效、周到的人才服务。2018年审核受理并发放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3128人9968万元,补贴均直接发放给人才个人。在厦稳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通过所在单位申请我市公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按照市场租金标准的70%计租。2016年8月至2019年2月,全市已配租53批次4077套公租房,解决10613名在厦稳定就业的无住房人才和职工的居住问题。

  四、今后推动计划

  一是坚持需求牵引,精准开发需求。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招商引资和产业企业实体经济对人力人才资源的需求和加快壮大我市人才规模总量、培育创新能力的目标,统筹各类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的精准开发;加强企业毕业生需求信息和院校毕业生信息的匹配分析,为精准制定招聘计划和组织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提供依据。

  市工信局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精准需求开发,充实人力供需信息对称。继续配合省工信厅等部门对我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调查,根据反馈情况,组织企业、院校就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座谈。通过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我市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二是全力抓好今年“三个五”计划实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市人社局建立“六个一”(即:组建一支专门招聘招才队伍、确定一批招聘引才重点基地城市、组织开展基地城市“一天一校”招聘活动、精心筹划组织一场线下校园招聘活动、精心办好一个集成发布网上平台、着力推广“一张海报”式的宣传推广)工作机制,结合毕业生就业规律,精准组织实施30万院校招聘行动,突出抓好在厦高校、省内高校、厦门生源、福建生源的全周期招聘;强化线上线下同步招聘;强化岗位需求信息、入厦落户信息、创业政策、住房保障、子女就读等信息的集成发布和对学生的精准推送。

  三是搭建政校企合作机制。市人社局将建立健全政、校、企合作对接长效机制,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增强服务院校的意识,推动重点企业、行业协会与在厦院校、省内院校、重点区域院校的深化合作,增强企业人力资源保障和创新能力,协同服务产业企业发展,大力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市教育局强化协同育人,健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制度,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在厦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我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市”试点工作。继续扩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规模和“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市经信局强化产业需求导向,继续推动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健全完善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引导在厦高校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围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讯设备、智能制造、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以及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等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优化专业设置,增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共建一批以产业为纽带的省级行业性公共实训基地。市工信局将根据省工信厅等部门要求,对被认定为省级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给予支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及科研成果,联合在厦高校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以及项目成果推介会。

  领导署名:吴新奎(局长)

  联 系 人:叶德水(产业处负责人)

  联系电话:13606055039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7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