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14-31-01-2022-059 | 主题分类 | 公开答复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 号 | 厦人社函〔2022〕158号 |
生成日期 | 2022-06-13 | ||
标 题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102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
答复类别:A类
陈思敏委员:
关于您在市政协十四届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加强多层次多元化人才保障》(20221025号)提案收悉,我局已会同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认真研究并提出相关措施。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您对我市如何引进、留住各类各层次人才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本地人才的挖掘和培养、聚焦一线员工需求、保障人才住房需求的有力建议,对推动完善我市人才引进和发展相关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措施与成效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强化招才引智工作合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拓展人才工作新领域、新发展,形成全市有机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机制,为推动厦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目前全市人才数量已达139万人,每十万人中大学受教育人数达2.69万,居全国前列、福建省第一,人才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在智联招聘组织的评选中,厦门位列榜单中第19位,获评“2021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主要措施如下:
(一)创新各类引才举措,加大人才留厦工作力度
1.挖掘人才需求促对接。开展各类引才宣讲推介和招聘活动,2021年共组织2472家次厦门企业赴外举办20多场引才推介会以及110场次招聘活动,在本地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本地高校举办6场“留厦来·更精彩”系列引才活动,配套11场校园招聘会和线上主题宣传,1459家次用人单位参会。在厦门人才市场举办“毕业生专场交流会”16场,合计567家次企业参加,提供2170个次岗位。依托厦门人才网搭建“校园云招聘”平台,开展春秋两季“百城千校万人”云端大招聘活动,配套开展130场“一校一招”等线上专场招聘会,参会企业达2349家次,意向对接近3.2万人次。
2.聚焦成效推出引才新举措。创新开展闽籍学生研学活动,组织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30所重点院校闽籍学生参加“远鹭回歌——重点高校闽籍学生厦门行”。搭建“直播带岗”和“直播推岗”引才平台,举办带岗配套培训。举办“新鹭英才”产业行活动和“赢名企·淘未来”大学生竞职大赛,新推“毕业生来厦留厦云集成平台”,为毕业生来厦留厦提供全流程、全方位在线服务。
3.多方联动拓宽引才抓手。加强国有企业协同招才,组织国企到上海、厦门、西安等地入校开展招聘活动。强化校园引才网络建设,发挥校园引才使者桥梁纽带作用,新聘13所高校74名引才使者,范围扩展到40所高校。邀请22所高校35名就业指导老师来厦培训和参访,带动毕业生来厦发展,推进“惠才惠企小课堂”,深入我市各区、各园区宣传我市人才政策和引才活动。
(二)盘活用好本土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动力
1.引育并重提升本土人才实力。实施“本土领军人才特支计划”、拔尖人才和青年“双百计划”,入选特支计划人才可获得最高100万元的支持。教育系统实施硕博士培养工程、名师工程等“六大工程”,全市特级教师共有111名,占全省的26%;卫生系统采取设立名医工作室、“双主任制”等方式,柔性引进高端医疗专家,通过高位嫁接复旦中山医院等全国重点医院,推进卫生人才成批量引进厦门,目前已开诊钟南山名医工作室、葛均波名医工作室等37个,从复旦中山医院等外聘51名“特聘主任”。
2.大力推进技能强市建设。出台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和企业新型学徒制、以工代训、“马兰花”创业培训等系列政策,进一步提高培训补贴标准,面向各类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进技能人才评价选拔工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2.47万人次。认真筹办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组织25个项目参加首届全国技能大赛,8个项目入围国家集训队。积极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认定20家市级工作室,推荐12家单位参评省级工作室。
3.释放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力。深化政企联合育才,与华为公司签约共建华为(厦门)产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基地,打造集人才对接、产业实训、项目引进、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的政企合作样板,服务构建厦门鲲鹏计算、智能制造等产业高端人才生态。联合福州大学、厦门理工学院、中科院城环所、稀土所等成立高校产业技术联盟,以“企业出题、高校攻关、合作应用”的模式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研究所智力资源与我市创新发展需求充分对接。
(三)推进人才服务保障,打造良好人才生态
1.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体系。优化“双百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申报认定条件,认定条件对标“省高”标准并作适当放宽,对于省部属驻厦单位人员允许符合产业方向的基础学科申报。修订发布《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2022年版)》,适当降低了基本薪酬要求,将企业人才年薪标准降为社平工资的4倍以上,同时放宽了人才申请认定的年龄门槛,扩大高层次人才认定范畴,鼓励人才企业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存量非住宅类房屋临时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加大新就业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租赁住房保障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等多个文件,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
2.完善各类人才住房保障举措。不断完善各类人才安居政策,通过“租、售、赠、补”相结合方式对本地现有或新成长的人才予以住房保障,面向本市高层次人才配售100-200平方米左右人才住房或130-200万元的购房补贴,面向市级骨干人才、“三高”企业骨干员工配售保障性商品房,面向新在厦就业创业大学生采用“租金补贴”和“实物配租”方式提供“五年内五折租房”保障,解决各类群体“安居”难点。
3.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推出“留厦六条”举措,聚焦人才生活补贴、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安置等六个方面,通过提高人才引进生活补贴金额、缩短人才房应缴土地收益年限、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需求、做好人才配偶随迁安置等多项实质性举措。为聚焦一线员工需求,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进一步服务我市企业用工需求,我局已在研究制定为各类人才在厦稳定就业发放交通和通信补助、发放就业补贴、降低在厦就业过渡性居住成本等十条措施,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力度,精准对接人才需求,服务厦门高质量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和相关部门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的重要精神,继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各类人才留厦政策兑现成效,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人才支撑。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卢寿荣(副局长)
联 系 人:张艺苗(人才开发处处长)
联系电话:2853266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2年6月1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