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14-31-01-2025-012 | 主题分类 | 公开答复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 号 | 厦人社函〔2025〕42号 |
生成日期 | 2025-03-07 | ||
标 题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2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厦门市教育局:
《关于提升厦门市高等教育水平的建议》(第20254022号)收悉。根据我局职能就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答复如下:
一、措施与成效
(一)创新引才机制,致力教育人才提质增量
1.通过简化程序招聘、省外校招、骨干教师专场招聘等多种方式,及时补充高校教师队伍、灵活引进高层次人才。2024年,我市市属公办高校共发布简章7份,推出118个岗位拟招聘148人,其中,简化程序招聘推出69个岗位拟招聘86人。2024年我市市属公办高校共办理入职178人,其中博士86人。此外,厦门市人社局、教育局认真落实“留厦六条”、“青鹭英才优培行动”等专项部署,按照博士8万元、硕士5万元、“双一流”大学本科3万元、其他高校应届本科1万元给予毕业生一次性生活补贴;对等安置引进博士生配偶;2023年创新实施“青鹭英才优培行动”,面向国内外知名高校选拔引进教育科研类博士“优培生”不占职数直聘副高专技岗等创新做法,有力推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2023-2024年优培生选拔引进48人不占职数直聘事业单位副高专技岗位。
2.鼓励、支持台胞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台胞参加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与大陆人员资格条件相同,入编享受同等待遇。2024年厦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共139家单位推出220个岗位拟聘238人,台港澳地区共有8人报名,1名台籍考生考入厦门市集美区妇幼保健院。2024年全市试点面向幼儿园、高中体育、特殊教育、中职院校、技工院校等推出19个岗位拟聘47位台湾专业教师,目前已招聘到位14名台籍教师。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教育卫健系统等事业单位聘用台胞共57名,其中在编28人。
3.出台《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办法》。主要在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主系列中设置,重点支持以下五种情形人才引进:符合《厦门市高层次人才评价认定标准(最新年度版)》资格条件和相关标准,或《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承担国家、省、市重大研究项目或课题,或拟突破重大项目、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科研关键核心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或省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出站人员;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其他符合有关特设岗位条件人员。此外,根据教育、科研等产学研领域的特殊需要,在为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提供辅助支撑的辅助系列或技术工勤技能岗位中,也予以适量设置特设岗位。
(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进一步激发高校活力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闽教法〔2018〕35号),为积极支持市属公办高校的发展,厦门市人社局联合市教育局发布《关于支持市属公办高校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厦人社〔2019〕218号)。对高校岗位设置、岗位聘任、公开招聘、新进人员调动(接收)手续办理等进行简政放权,对科技成果转化等奖励收入分配、绩效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从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制度和配备专职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内容进行了明确,有效增强高校的自主性,进一步激发高校活力,更好引导高校服务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毕业生人才。在岗位设置方面,根据《福建省公务员局 福建省人力资源开发办公室关于高校专业技术比例调整的通知》(闽人发〔2012〕185号),全省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在原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基础上,另外专门增加3-5个百分点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数。厦门市属公办高校可依法自主管理岗位设置。
(三)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强化高校人才服务保障,分层次提供人才住房、保障性商品房、人才购(租)房补贴等优惠政策,形成多元化、梯度式的人才安居保障体系,解决高校人才在厦安居需求。自2019年高层次人才认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高校共新认定高层次人才2395人(其中A+类10人,A类211人,B类529人,C类1645人),占全市新增认定人数的40%。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积极对接行业主管部门,在市委组织部的牵头指导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组织方式,坚持统分结合、优化流程原则,多途径引进人才,以更便捷有效的方式鼓励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厦工作。
领导署名:姜保收(副局长)
联 系 人:罗莉(人才处处长)
联系电话:2853302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3月7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