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XM00114-31-01-2025-036 | 主题分类 | 公开答复 |
发布机构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文 号 | 厦人社函〔2025〕113号 |
生成日期 | 2025-05-13 | ||
标 题 |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016号建议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答复类别:A类
李秀云代表:
《关于杜绝“租车陷阱”,保障新业态求职者权益的建议》(第001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收到建议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专题研究,梳理当前新业态求职领域“租车陷阱”问题的痛点难点,并第一时间会同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协办单位,围绕建议内容深入研究举措,结合部门职责分工推进落实,梳理了相关措施与成效,同时介绍下一步工作思路,积极推动建议办理。
二、措施与成效
(一)开展筛查甄别,强化源头治理
一是强化新媒体招聘平台专项治理,净化线上求职生态。市人社局对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的主体进行全面核查,2025年以来,累计排查职业中介活动线索323条,覆盖市场主体59家,其中18家未依法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擅自开展职业中介活动,已依法对其采取分类处置措施。二是扎实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提升监管透明效能。市人社局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机制,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抽查结果,以此增强监管的公正性、公平性和透明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2024年全年共指导各区对135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中介)和165家劳务派遣机构进行“双随机”检查,检查范围涉及机构资质、经营行为、服务质量、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反馈,提出整改要求,指导机构依法规范经营,对涉嫌违法行为及时调查,依法作出处理,有效提升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深化多部门协同动态排查机制,遏制黑灰产业链条。市公安局依托警情动态感知系统,常态化对快递配送行业招聘企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专项排查,重点核查虚假招聘、诱导租赁、套路贷等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隐藏于“租车陷阱”背后的黑恶势力。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及时通报市场监管部门并联合约谈整改,同时引导受侵害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二)规范线上招聘,压实平台责任
一是强化平台准入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对提供同城快送服务的网络交易平台的监管,督导网络交易平台严控注册企业核验登记及从业人员(含配送人员)资质审查,压实平台对配送合作商的管理责任,规范配送合作商招聘行为。加强日常监管督导,结合常态化监管职责,定期约谈网络订餐平台、达达快送等企业,明确要求其落实骑手安全管理责任。二是完善信用监管机制,强化信用约束。市人社局强化企业信用主体责任,组织平台企业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将承诺信息共享至厦门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公开公示,主动接受各界全程监督,助力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业态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保障各方权益。市人社局积极畅通举报投诉渠道,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累计处理虚假招聘举报投诉案件7件、行政调解申请87件。针对快递、外卖骑手车辆租赁纠纷,依托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提供行政调解、法律咨询和劳动仲裁服务,2024年至今已接处调解纠纷申请77件,并对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合作外包企业开展行政约谈,要求规范招聘行为。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防范意识
一是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强化风险预警。市公安局发布“租车陷阱”典型案例及求职风险提示,通过骑手微信群、社区公告等渠道定向推送,覆盖新业态从业者集中区域。同时,将反诈宣传纳入扫黑除恶专项工作,曝光涉欺诈企业名单,引导求职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二是强化安全培训机制,筑牢从业保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督促平台企业抓好骑手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督促平台通过微信群、晨会等方式,多手段、高频次、全方位地对骑手进行安全宣导和培训考试,每天落实日常安全教育、早会岗前提醒教育,每月落实上线骑手全覆盖培训。三是完善维权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市人社局拓宽维权服务网络,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难问题,拓展升级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云调解”平台,推动各区分中心及邮政快递、网约车、家政等3个行业调解中心高效运行。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咨询、调解、仲裁等维权服务3000人次,实现“线上+线下”维权渠道全覆盖。
三、今后推动计划
下一步,我局将协同相关部门重点推进以下工作,坚决整治“租车陷阱”乱象,切实保障新业态求职者合法权益。
一是深化部门联动机制,筑牢协同监管防线。联合网信办、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2025年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全面摸排辖区内各类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单位业务开展情况和用人单位招用工情况,集中化解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及时查纠劳动用工违法违规行为。
二是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构建多元调解体系。加快推进权益保障服务各区分中心、行业调解中心建设,拓展“一站式”服务功能,强化劳动纠纷前端预防与快速响应能力,及时化解争议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巩固权益保障成效。持续健全新业态领域风险动态监测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督促平台经济企业完善合作商准入管理机制,推动租车中介平台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定期曝光虚假招聘、违规收费等典型案例及涉事主体,通过多维度的普法宣传和靶向式教育引导,切实筑牢新业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防线。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敬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领导署名:谢舒展(副局长)
联 系 人:庄志福(信产处处长)
联系电话:0592-2853258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5月1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