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14-31-01-2025-038 主题分类 公开答复
发布机构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 号 厦人社函〔2025〕141号
生成日期 2025-07-04
标 题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1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4019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7-08 15:57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曾建华委员:

  《加快通过各类政策支持,挖掘就业增长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第20254019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感谢您对我市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的关心关注,您提出的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挖掘就业增长点,支持重点群体就业等建议,很有针对性,对我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此,我们表示感谢。针对您所提的建议,市人社局组织专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作举措。

  二、措施与成效

  市人社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从政策支持、岗位挖掘、分类帮扶和健全体系等方面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一)实施积极就业支持政策。一是着力构建引才聚才政策支持体系。综合运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实施“群鹭兴厦”人才计划,将促就业措施融入软件业、人工智能等新兴行业领域扶持政策,营造留厦就业的良好氛围。二是修订出台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政策。通过稳岗返还、就业奖补等措施,加强对各类经营主体的帮助扶持。今年以来,已累计减免和返还失业保险费7.96亿元,惠及26万余家企业;发放各类就业补助资金0.52亿元,惠及3千余家企业。

  (二)聚焦发展挖掘岗位需求。围绕我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产业项目攻坚,通过加速项目策划生成,带动就业岗位供给,为扩大就业规模提供有力支撑。比如,湖里区引进落地中国通用、“雨果系”“京东系”等重点企业、项目,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人次。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岗位挖潜扩容工作部署,集中征集33批次8.2万个就业岗位,其中政策性岗位5700余个。

  (三)紧盯重点群体需求分类帮扶。一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兑现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政策,为新入厦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1至8万元的生活补贴,配合住建部门落实“一张床”安居保障政策,为来厦实习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长12个月免费住宿。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招聘矩阵,配套开展政策宣讲会、就业培训专场等系列活动,有效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促进供需对接。二是加强农民工群体就业服务。在13个省份设立133个省外劳务输入基地,为各地农民工来厦就业提供对接平台。每年春节前后组织企业赴江西、贵州、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举办招聘会,并组织包车包列“点对点”输转。三是多渠道做好其他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通过专项帮扶、鼓励灵活就业等举措,持续推动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开展“131”针对性就业帮扶(1次上门走访、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家门口”近邻就业站,以“技能培训+灵活就业”的模式,为失业人员、宝妈等提供新就业方式,今年4月投用以来已帮助400多名各类人员实现就业增收。

  (四)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实效。一是构建“近邻”就业服务体系。深化“大数据+铁脚板”公共就业服务,打造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为企业、求职者提供一站式劳动关系服务。二是打造智慧就业“云矩阵”。依托“i就业”平台实现“一键求职”,实现“双向”智能推送企业岗位和求职者信息,创新实现AI赋能,对用工企业和求职个人实现精准画像,相关做法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三是筑牢劳动者权益“保障网”。出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18条措施,打造“四个一”保障体系,即:一个机制(市委领导牵头、37个部门和6个区组成的协同机制),一个中心(成立全省首家新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中心),一个保险(定制灵活就业人员专属职业伤害意外保险“益鹭保”),一个系统(建设全国首个新就业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狠抓欠薪治理工作,全力保障劳动者权益。

  下一步,市人社局将进一步深化政策落实与服务创新,持续推动岗位挖潜扩容,探索开展高质量就业评价体系试点工作,助力重点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领导署名:姜保收(副局长)

  联 系 人:张艺苗(就业促进与失业保险处处长)

  联系电话:0592-2853266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7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