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XM00114-31-01-2025-046 主题分类 公开答复
发布机构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文 号 厦人社函〔2025〕134号
生成日期 2025-06-18
标 题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1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第20251012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6-25 09:34
字号: 分享:

  答复类别:A类

汪卫东代表:

  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您提出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当好创新主体,为“创新厦门”建设提供活力源泉》(第20251012号)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当前技能人才发展情况

  (一)优化政策体系服务民营企业

  1.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聚焦我市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全面实施“技能厦门行动”,从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持续发力,优化高技能人才保障机制,着力发展壮大我市高技能人才队伍。针对我市以往技能人才工作难点重点,2024年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厦委人才〔2024〕1号),形成我市新时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服务民营企业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2.多策并举培育技能人才。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大陆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法规,市人社局联合民革厦门市委开展《构建高技能人才生态圈 赋能厦门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并形成报告,会同市发改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印发了《关于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申报的通知》《关于落实厦门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若干保障措施的通知》《关于转发推动职业院校职业技能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办技工学校财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厦门市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定(调)价工作指南的通知》等多份文件。

  (二)培训评价体系提质扩面

  全面落实人社部《关于实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通知要求,依托省人社厅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务制度、考核题库、考评员队伍等完善的职业培训、评价管理文件要求,助力我市民营企业构建职业技能评价和培训体系。

  1.培训资源优化整合。通过深化企校合作,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重点企业岗位技能培训”,在全省首创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学徒制培训,有效促进培训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各区人社部门为新生代农民工、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不同群体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实现重点群体就业和市场紧缺工种需求双赢;通过引导部分行业协会参与,以劳动者技能提升需求为导向,支持培训机构参与职业技能政府补贴性培训,对取得符合条件证书的,根据我市技能培训政策给予个人相应的“见证”补贴。2024年,市人社局发布《厦门市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含急需紧缺工种)指导目录》,涉及129个职业(工种),其中71个为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截至2024年12月底,开展“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全年完成补贴性培训3.68万人次。

  2.助力企业构建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厦门市通过完善职业技能评价机制,落实双证书制度,推动职业院校、企业设立评价机构,截止2024年底,全市共有职业技能评价机构53家,其中市属32家、省属5家、省属报名点12家、统考1家,从评价考试公益性角度和相对集中原则考量,已基本满足技能人才评价需求。2024年累计开展技能人才评价45993人次,发放证书33709本,新增高技能人才首次破万(达10360人次),并通过专题推进会、技术指导等方式优化服务。在企业评价方面,鼓励用人单位增设特级、首席技师等级,新增3家认定机构(如厦门市政管廊等),全市企业评价机构达16家,并率先指导宏发电声等企业探索预备案模式,为政策落地做准备。上述措施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多元评价协同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助力产业升级与技能人才生态链建设。

  3.引导民企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人社局切实开展2024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广泛充分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探索建立我市急需紧缺职业(工种)技能人才信息发布平台,包含数字经济等“四大经济”相关职业(工种),涉及人工智能训练师、物联网安装调试员等30个项目,完成7家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育推荐工作,涉及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会同市财政局从中央就业补助资金统筹安排2800万元用于支持基地建设,新批准基地已培养技能人才2623人次。同时,在已建成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先进制造业技能培训3710人次。切实推进“金砖+”培训计划,探索培养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推动国际技能交流合作,完成4个培训项目和3个留学生项目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国内16家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企业员工提供示范性技能提升培训。

  (三)企业技能人才社会认同与激励机制深化

  1.落实企业高技能人才待遇。持续推进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在我市公务员录用、企事业单位招聘、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分别与大专、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同时,通过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完善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分配体系,引导企业建立技能等级津贴制度。

  2.提高企业高技能人才地位。我市将企事业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福建省技能大师,及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高技能人才纳入我市高层次人才范围。目前,已有28位企事业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子女教育和住房保障等待遇,选拔推荐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人才时专项分配高技能人才推荐名额。2024年邀请4名高技能人才参加高层次人才休假疗养活动,对6名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劳动者按规定每人给予10万元奖励。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用,2024年共遴选建设20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增13家获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获评优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包括6家民营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四)人才规模与结构显著优化

  截止2024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99万人,高技能人才55万人。聚焦新职业培育,围绕厦门优势产业开展管廊运维员、航空器机械维护员、互联网营销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人工智能训练师、工业机器人等10个新职业1028人次评价,其中“一试双证”模式覆盖406人次,填补福建省多项职业空白,相关成果获国家级媒体报道。

  二、下一步举措

  (一)加大民营企业与学校产教融合

  发挥民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结合生产实际开展职工技能培训评价,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以推动职业院校备案成立职业技能评价机构为契机,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在确保满足本校在校生技能评价的前提下,以校企合作等方式为用人单位、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服务,扩大技能人才培训评价总量,增加培训评价工种,增设培训评价等级,确保全市高技能人才总数达到预定目标。

  (二)提高民企技能人才社会认可度

  与我市工信、工会等部门建立常态化联系,继续推进民营企业技能人才薪酬指引工作,引导企业提高技能人才工资水平,进一步推动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根据高技能人才主要从事一线基层岗位的实际,持续推动放宽高技能人才参评“群鹭兴厦”人才评定条件;推出“鹭岛工匠”培育方案,打造“鹭岛匠心之光”技能人才宣传品牌,加大技能人才成才成业宣传力度,激发更多有志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三)开辟新兴产业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我市优势产业为载体,针对数字化、智能化等新兴产业领域,依托我市4个国家级、8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充分结合企业和产业需求,在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下推动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发展,促进人才链和产业链充分融合,打造贯穿培训、培养、评价、选拔、使用的技能人才培养链 ,形成“技能人才+创新”联动机制,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领导署名:吴目国(总会计师)

  联 系 人:叶沅宁(职业能力建设处副处长)

  联系电话:0592-2853283 

  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18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打印] [关闭]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