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思明区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在机制“焕”新、党建连“新”、权益护“新”、法治入“新”、聚爱暖“新”、同“新”共治等六个维度精准发力,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平台型企业落地生根,持久发展。
聚焦机制焕“新”,持续推动工作落实。建立工作专班,定期协调调度,采用“1+N”模式推进工作,充分凝聚工作合力。“1”是对标市级清单,结合区情实际,整合形成2025年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创新提升任务清单,共计23个工作项目,64项具体内容,由一张总表统筹推进。“N”是各单位按照“两化三单”“五定”工作要求,细化推进措施、责任人、时限要求,按照一单位一张细表推进,确保工作按时序进度落实。
聚焦党建连“新”,持续团结新生力量。针对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分散性广的特点,找准“线下关键节点”,强化组织覆盖,突出思想引领,将新就业群体团结凝聚在党周围。当前全区新就业形态企业已成立党组织20个,共有党员140人、流动党员71名。成立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兼合式党总支——厦门滴滴网约车司机党总支,吸纳流动党员近百名。
聚焦权益护“新”,持续提升保障质效。针对新业态权益保障短板弱项,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强化指导监督,充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畅通解纷维权通道,用好厦门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服务思明分中心及各类调解组织,一季度以来,共受理新业态案件数71件,涉及人数83人,涉及金额119.9万元。举办各类就业创业主题活动,为家政、网络主播等新业态劳动者搭建就业桥梁,累计向新就业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457个。
聚焦法治入“新”,持续筑牢维权根基。强化监督指导,发挥普法宣传预防功能,构建多维结合法律保护网。严守执法生命线,对辖区内平台企业、平台用工合作企业展开规范用工专项检查,共检查企业43家,发现劳动关系风险点三类16处,已督促整改完成。夯实裁审衔接点,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召开2场流动法庭,组织企业法务、人事和劳动保障人员就近观摩,仲裁院院长结合劳动关系认定、职业伤害保障等焦点问题进行以案释法。
聚焦聚爱暖“新”,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智慧地图领航,整合辖区资源建设“新邻驿站”95个,并通过“智慧近邻”平台发布点位地图,解决常规需求。去年以来累计服务超过1万人次。解锁便捷生活,辖内已有13家社区食堂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放,提供便捷实惠就餐选择。零星修复人行道1190处,确保通行顺畅有序。为132人免费提供健康体检服务,为2736人办理“医疗互助”保障服务,筑牢健康防线。
聚焦同“新”共治,开启“双向奔赴”新篇。探索“暖‘新’积分制”等方式,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推动“车轮”变“红轮”,发挥司机群体出行便捷、路况熟悉优势,启动车队引擎,“吉先锋”党员队伍连续9年组织“爱心送考”,无偿接送考生2360余名。推动“头盔”变“头雁”,组建“骑士志愿服务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志愿服务队”,开展“共筑巢”“急救侠”“啄木鸟”三大行动,累计报名超过200人次。推动“红人”变“能人”,引导网络主播中在关爱弱势群体中积极作为,“头部”主播张离谱拍摄公益视频浏览量达500万+,十点读书、创客猫等9家直播相关企业认领志愿服务项目9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