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设立集成服务点。多部门联动在全区建设42个暖心驿站、50个社区食堂、7个零工驿站、36所优惠公寓、190个公共厕所、977处电动车充电点、11391个汽车充电桩,集成提供就餐、休息、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各项便民服务。
二是拉紧风险防控线。联合法院发布全市首批10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典型案例,深入23家新就业形态行业企业开展“规范用工体检”,联合公安、市场监管开展专项检查90家,发现并完成8个问题整改。
三是夯实机制覆盖面。在全省率先于区县一级出台专项工作措施,建立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工作基地,在“湖里就业”微信小程序为朴朴等14家新就业形态用工企业开设招聘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