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拂过演武大桥,鹭江倒映着奋斗身影。在福建厦门思明区,无数奔波于街头巷尾的新就业者正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温度——从遍布全区的100多个服务驿站,到融入闽南文化的“新社享”服务体系,一系列暖心举措让“阮兜(咱家)门常开,心安鹭岛来”的承诺照进现实。
“手机没电?驿站有免费充电设备;烈日炎炎?进来喝杯清凉茶水;想热饭休憩?微波炉随时待命。”这是思明区致新就业群体的“家书”中,朴实的话语承诺着实实在在的服务。在嘉莲街道服务站,24小时便民服务空间配备快充设备、行军床、应急药箱和微波炉,一旁“摸鱼无歹事,充电更来电”“瘫倒无罪,回蓝万岁”等趣味标语,为奔波劳碌的劳动者提供身心慰藉。这些驿站不仅是休憩补给点,更是他们融入城市的“第一个家”。
如何让人社政策入耳入心?思明区推出“新社享·话仙签”,用闽南谚语解读政策,生动又接地气。美团骑手抽到“技行四海”签,扫码即弹出47类技能培训课程,不禁感慨:“钝刀使力不如磨,讨海着学看风梭”,这话配上着人社局提供的培训课程,真到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签语背后是“零工快闪”“直播带岗”等精准就业服务;“磨好本事能立足,懂点法规行得稳”,则对应着不同行业劳动者最常遇到的法律常识解析。政策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可感可及的“身份指南”。
每月18日的“新社享日”更是将服务推向深入。8月的“夏日送清凉”、9月的中秋博饼、3月的“法律大集”、4月的“百业体验日”......全年12个月主题活动轮番登场,从职业安全培训到创业沙龙,从社保咨询到维权指导,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在不同阶段的多元需求。
今年五月,快递骑手吴某讨薪陷入僵局,调解员以闽南“呷茶话仙”方式缓和气氛,在茶香中梳理证据、明晰权责,最终促成双方分期支付协议,化解矛盾纠纷。
坚持权益守护与成长赋能同步推进,思明区构建全方位支持体系。“相争无好拳,和解赢双份”——在各维权调解点,多元化解机制力争纠纷“不伤和气”。截至目前,全区已处理各类线索304条,为318名劳动者挽回损失;厦门专属“益鹭保”最高40万保额,双重保障为新业态劳动者系上“安全带”。同步拓宽成长渠道,“新社享·百业窗”培训、“厦门i就业”招聘平台共同铺就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区已组织就业创业培训31期,覆盖近1200人;开展招聘会18场(含新业态专场5场),定向提供岗位近3500个。
“有日头影的地方,就有你的椅仔坐”这是思明区致新就业群体的一封信所写。如今,“心安思明·‘新’社享”已成为亮眼品牌。政府、社会、企业协同发力,以有温度、有力度的服务,支持新就业群体真正融入城市,在“爱拼敢赢”中书写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