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 市级动态
市人社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进展情况
时间: 2020-07-30 08:50

  上半年,市人社局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全市合力抗击疫情工作中,针对稳就业、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助力企业招才、社会保障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应对疫情冲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人社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主要工作亮点

  (一)推动稳就业、保就业措施落实到位

  1.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截至6月末,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4.22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4万人的105.5%;城镇就业困难对象就业0.66万人,完成全年任务数0.9万人的73.3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6%,在年度控制目标4%以内。

  截至6月末,全市就业登记在岗职工236.60万人,其中本市员工70.54万人,来厦务工人员166.06万人。全市登记用工企业17.77万家。

  其中,“三高”企业用工仍然保持稳定增长。截至6月底,全市2503家“三高”企业登记在职职工55.37万人,较2019年底增加1.23万人,增幅2.28%。从产业分布来看,第三产业的“三高”企业登记在职职工增幅最大,为2.54%;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三高”企业登记在职职工增幅分别为2.18%和1.91%。

  出台《贯彻实施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实施“十个一批”扩岗行动,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阶段性发放失业补助金,阶段性扩大失业普通外来务工人员保障范围,阶段性加大价格临时补贴力度,发放失业保险金领取人员临时价格补贴共计11.8万人次,1795.38万元。

  2.全力做好企业复工复产人力资源保障服务。制定出台《关于组织劳动力富余企业开展用工调剂的通知》、《关于印发<支持疫情防控物质生产企业用工措施>的通知》、《关于立体施策加强稳就业保用工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继续执行做好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认定及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复工复产企业用工需求申报登记工作,协调组织员工返岗返厦,定期汇总上报全市16.4万家企业复工复产开工率、返岗率等情况,为全市全面准确评估复工复产情况、存在问题、研究对策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从2月10日至6月12日,全市累计返岗221.2万人,返岗率98.14%,与2月10日相比,返岗人数增加208.52万人,返岗率提高了92.52个百分点。在组织省外员工“点对点”、“门对门”有序返厦返岗方面,设立调度中心,协调解决企业员工返岗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共组织专车118 车次、专列1 列、包机14架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超0.45 万人。

  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向求职人员累计推送岗位信息6.12万人次。厦门人力资源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52场,4396家次企业参加,提供岗位1.8万个次。组织56家次重点企业赴遵义、黔南、昭通、曲靖、广元、抚州、南充、毕节、铜仁及巴中等10地接工,接返新老员工565人。

  主动靠前服务指导,汇编发布《企业淡旺季用工调剂规范指引》《因疫情影响困难企业裁减人员政策规范指引》《因疫情影响被裁减员工权益维护服务指南》《2月份、3月份企业工资发放政策指引》《企业用人单位履行疫情防控职责相关法律责任参考》《企业员工履行疫情防控公民义务相关法律责任参考》等指导性文件,推动实现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推动实现在厦就业登记人员和6人以上企业、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口罩预购范围。

  3.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全程网办”发放稳岗补贴,企业无须申报,无须提交材料,补贴资金直接拨付至经企业确认的银行账户。累计向10.3万家企业发放2019年度稳岗补贴2.18亿元;向0.83万家企业发放2019年度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2.70亿元。对春节期间保障疫情防控工作连续开工生产企业90家14444人发放企业春节用工奖补3013.18万元;对27家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生产企业6421疫情期间坚持一线工作职工发放生活补助827.07万元。

  落实企业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共发放1737家用人单位招用8301名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费补贴1870.35万元;2679家用人单位招用17444名应届高校或职业院校毕业生社保补贴2942.80万元;11家用人单位招用673名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工资性补贴387.66万元;26927名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9478.79万元;14935家用人单位招用112661名本市农村劳动力社保补差12083.44万元;4543家企业自主招工招才奖励44019人共2215.57万元。对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未通过其他渠道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仍在公益性岗位继续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延长一年。

  4.落实2020年国家、省、市阶段性降低及减、免、延缓社保费政策。全市三项社保费(养老、工伤、失业三险)阶段性减费率降成本19.47亿元。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3.95亿元;免征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34.57亿元;延缓缴纳三项社保费3.69亿元。

  (二)做好民生服务保障工作

  1.全力推进全民参保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位列全省第一。截至6月底,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23.27万人,同比增加6.38%;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5.79万人,同比增加3.39%;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36.59万人,同比增加3.55%。5月25日启动发放厦门市民卡(社会保障卡),截至6月末已有30.13万人领取市民卡。

  全市纳入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364773人,社会化管理率达99.99%。5月启动2020年度退休人员人脸识别认证,截至6月底共认证30.5万人,认证完成率为86.74%。

  2.认真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累计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2856.93万元。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新文件,4月份开始启动首批创业大本营评选认定工作,截至目前共征集创业大本营申报对象56家。

  3.推进建设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伤补偿“三位一体”制度。共完成工伤认定案件3561件,同比下降12.44%;其中市级完成786件,同比下降20.04%。共处理全市处理工伤保险有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总数为29件,同比下降46.30%。起草了《厦门市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及配套的康复项目、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已向社会征求意见。

  (三)提升服务营造引才聚才优质环境

  上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8万人,其中院校毕业生2.6万人,成熟人才1400多人,留学人员600多人。

  1. 做好毕业生人才引进服务。搭建“智汇厦门·梦想起航——厦门市企业面向院校毕业生线上大招聘”平台,共计648家企业报名参会,发布招聘岗位2194个,吸引1400多所院校1.51万名毕业生报名参会,投递简历3.83万人次。主动对接院校,收集发布院校线上线下校园招聘会信息416场次。参与举办“厦门人才服务月”系列活动,开展“护航青春·共筑未来”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培训,举办“相约厦门·携手未来”中高层人才交流会、“智汇厦门·梦想起航”毕业生人才交流会、“赢名企·淘未来”大学生就业技能大赛、“百城千校万人”云端大招聘和“十城百校·一校一招”线上招聘会等活动。组织赴南昌、郑州、南宁5所院校线下招聘,这是我市疫情以来首次开展赴外校招活动。

  2.助推两岸人才交流。落实台湾特聘专家(专才)制度,完成第六批台湾特聘专家(专才)申报评审工作,评出专家29人、专才78人。开展在厦台湾人才职称认定工作。上半年认定7人,其中正高职称5人、副高2人,实现全程网办。审核31个实习见习岗位,推荐46名台生参加实习见习,拨付311名台生实习见习补贴256.99万元及人才服务机构推荐台生来厦实习见习奖励经费1.2万元。

  3、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推进职称对重点发展产业的精准化服务。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将职称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物联网、智能输配电行业,全市职称改革试点已扩大到4个行业,目前各行业已克服疫情影响,有序开展职称评审工作。率先全省开展大数据专业和机电元器件专业两个新增专业的职称改革试点,分别委托两家行业内企业——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宏发电声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目前已启动收件工作,收到申报材料300多份。联合市教育局制定《厦门市中小学一级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将一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评聘权下放到7所优质高中,由学校自主评审、按岗聘任。

  (四)稳步开展技能培训

  1.积极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结合我市技能提升行动方案和补贴项目具体情况,细化补贴项目操作流程,明确资金使用范围和审计规范。为1.28万人发放提升企业职工职业技能补贴1761.70万元。开展技能鉴定13287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5069本,核发专项职业能力证书3029本。

  2.技能培训援企稳岗工作。针对疫情期间我市停产停工阶段疫情防控需要,出台了企业稳岗技能培训、简易岗前技能培训、重点企业线上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支持开展稳岗技能培训的企业范围调整为受疫情影响处于停工期间的在厦各类企业。截至7月15日,疫情期间4218家企业申报稳岗培训人数32.3万人,累计发放资金3757.24万元,其中岗位培训3718家企业、30.4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588.51万元;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500家企业、1.9万人,累计发放补贴资金168.73万元,有效发挥疫情期间企业稳岗和职工技能提升作用。

  (五)深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 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选取13家培育企业开展2020年“和谐同行”企业培育共同行动。确认2019年度84家市级、19家省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加大劳动关系和谐单位宣传报道和经验交流,落实正向激励政策。3月至5月广泛开展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提质增效、和谐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协商“特别要约”行动,共发出要约2186份,进一步促进企业劳动用工规范化。

  2、持续推进“无欠薪项目部”创建工作。全市650个在建工程项目全面开展“无欠薪项目部”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实名制管理,做到线上实时考勤和线下手工及时录入,确保“工资发给本人”。实名制管理覆盖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劳动合同签订率100%,全部落实施工现场维权公示牌制度,全部依法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目前全市累积存余工资保证金实缴资金5.89亿元,保函1.47亿元,全市财政筹集的欠薪应急保障金累计1620万元。

  2.提高监控防控能力。上半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529户次,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件658件,督促用人单位补签、续签劳动合同706人次;处理工资纠纷案件补发金额2142.98万元。目前我市已建成街(镇)一级网格数43个,社区二级网格数492个。对全市686家用人单位2019年度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进行了信用等级评价,评出A级639家、B级23家、C级24家,其中6家因拖欠工资被列入拖欠工资“黑名单”,对A级企业列入“守信红名单”, C级严重失信企业列入“失信黑名单”管理,进行联合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自主研发上线“农民工欠薪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根据企业或在建工程项目的实名登记、考勤、社保参保、工资发放等信息进行动态预警和分析研判,为根治欠薪工作插上信息化“翅膀”。

  (六)便捷高效提升窗口经办服务

  对所有依申请事项分别按照“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邮寄办”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出各类办理事项清单,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

  局审批服务窗口105个事项可网上申报,网上申报率为100%。多个事项疫情期间升级转换,除72项服务事项可以全程网办外,其他无法实现全程网办的33个事项均可通过邮寄等不见面方式办理,达到所有事项均可“不见面审批”的要求,实现疫情防控期间所有事项“一趟不用跑”。梳理推进“秒批”服务,已实现“秒批”事项8项。上半年局审批服务窗口共受理业务24.08万件。

  春节后至6月底,全市社保经办机构通过不见面办理各项社保业务近84万件,其中网上办理量421749件;自助机办理量406158件;市社保中心邮寄办理量11160件,市社保中心窗口现场办件32980件。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是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做好创业大本营评审认定工作,并策划筹办第四届 “中国创翼”创新创业大赛厦门市选拔赛。

  二是继续推进全民参保,重点做好社保扶贫困难人员应保尽保工作。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调整政策,按时足额完成待遇发放工作。配合税务部门落实好2020年国家、省、市阶段性降低及减、免、延缓社会保险费政策。

  三是围绕“三个六”工作目标,依托毕业季等重要节点,组织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各院校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充分对接;综合考虑疫情情况,办好第十五届台湾人才厦门(网络)对接会,合理规划线下招聘线路,持续加大赴外地高校、人才聚集城市引才力度。

  四是继续发挥技能培训服务企业效用,降低疫情影响和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加快企业线上培训审核进度,完成疫情期间线上培训政策补贴资金兑现;继续支持我市重点企业开展“一企一策”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并研究政策期满调整事项;研究确定2020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企业,加快推动落实开展;落实部、省关于组织实施企业开展以工代训技能培训政策的通知精神,研究确定我市实施方案。

  五是紧抓根治欠薪任务,实现到2020年底工资基本无拖欠的目标。积极与建设等行业主管部门配合,将建筑领域无欠薪工作、工资保证金制度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有机结合,在我市全面推广建筑领域预防劳资纠纷长效工作机制。持续宣传贯彻执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按照源头治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标本兼治的要求,依法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确保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应有的报酬,确保2020年底实现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拖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