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媒体报道
厦门日报:聚焦民生关切 情暖人社进万家
时间: 2021-07-21 09:50

  

  去年疫情防控期间,甘肃省临夏州来厦务工人员乘包机抵厦。

   

  市人才中心组织“直播带岗引才”主题直播。

    

  2021厦门人才服务月启动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何无痕

  帮扶群众拥有稳定工作、足不出户办理人社业务、政策“加码”吸引人才“留厦来”……今年以来,市人社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同时,持续聚焦民生关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十四五”期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市人社局将继续紧紧围绕落实就业优先、促进人才优先、健全社会保障、改善劳动关系和优化公共服务等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大局,以奋进姿态谱写人社事业发展新篇章,用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优化机制  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有就业困难吗?社区上门来帮忙!厦门市人社部门近年来逐步建立推广“112”就业服务工作机制,也就是社区对辖区的失业人员进行至少1次的上门走访调查,对有需求的失业人员进行1次培训推荐,2次就业推荐。

  “90后”女生骆雯倩在园山社区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负责辖区内残障人士的就业帮扶工作。市民阿柳和丈夫正是在她的帮助下,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今年以来,全市已走访未就业人员50410人次,调查到有就业意愿的12395人次,其中有就业意愿且有职业介绍需求的有2719人次,共推荐岗位2673次。

  近年来,市人社局发挥就业大数据平台优势,开展供需信息精准匹配对接和多渠道精准推送工作,持续深化重点群体就业政策,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制度,出台了符合产业发展的“一企一策”培训政策。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强化优惠政策宣传落实,及时、高效兑现各项就业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市人社局还持续做好对口支援和精准扶贫。甘肃临夏州的王学强和妻子通过厦门与临夏州劳务协作,于2018年4月来到厦门市信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两人通过努力,在老家盖了两层10间房的新居。

  在临夏州,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不只王学强。从2017年开始,厦门市人社局积极推进与临夏州的劳务协作,在就业帮扶、智力帮扶等方面成效显著。据统计,今年已有临夏州7539人在厦门稳定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员3018人。

  人才强市  构筑人力资源发展新高地

  去年8月,一场特殊的直播在市人才中心内举行,只不过这场直播不是为了“卖货”,而是用来“带岗”。由企业HR(人力资源)变身成主播“带岗”,求职者在线一键投递简历,并与企业线上畅聊。这是我市首次将直播手段引入人才招聘,直播一个半小时,吸引了48.67万人次观看。

  近年来,厦门始终把人才作为支撑和引领特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致力于集聚人才、留住人才、帮助人才成长发展,各类人才引进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今年6月,2021厦门人才服务月活动启动,作为重要配套活动,2021年“赢名企·淘未来”大学生竞职大赛总决赛取得圆满成功,参赛大学生通过平台与企业有了近距离接触,总决赛所有选手都收到了企业的offer(录用通知),全部都能“留厦来”。

  来自各地的学生积极参赛,为留在厦门而努力,知名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欢迎学生们落足厦门……这也正是厦门引才选才的缩影。

  为推进落实我市引才目标,进一步持续为厦门高质量发展凝聚智力支持,我市推出全覆盖、多层级、一体化的“群鹭兴厦”人才政策矩阵,打造最优人才体系。从最高端的院士,到新毕业的大学生,厦门分别推出了“金鹭领航”“银鹭腾飞”“青鹭英才”“新鹭萌芽”“飞鹭合鸣”等五大人才工程,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设计不同的政策,扶持方式包括项目资助、购房补贴、租房补贴、现金奖励等,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持续为厦门汇聚智慧力量。

  “十三五”期间,我市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才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规模总量突破百万。同时市人社局推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全省新设大数据和机电元器件2个职称专业,探索形成以系列主管部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和企业为主体的多元评价模式,共有2054人通过职称改革试点,取得高、中、初级职称证书,其中“航空维修产业职称评审”被列为国务院第六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优质服务  “情暖人社”飞入千家万户

  在爱心流淌的鹭岛,每逢佳节,39.02万名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退休人员,都会收到来自市人社局的节日慰问。

  足不出“楼”,思明区的楼宇企业就能享受到“订单式”个性化服务指导——市人社局在街道楼宇开设的“流动性服务窗口”,为楼宇企业办事打开方便之门……乘着“情暖人社·12333”的爱心之翼,暖心的人社服务飞入鹭岛的千家万户。

  “情暖人社·12333”是市人社局正在着力打造的党建品牌,这也是市人社局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新起点,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的具体体现。

  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志愿者示范带动全市人社系统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深入开展爱心慰问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济困、扶弱、助老行动,并着重服务好就业失业困难人员、窗口办事群众、社会化退休人员等三大群体,让服务对象和广大群众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加强调解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2021年2月25日,市仲裁院收到来厦青年小郭的邮件。原来,小郭所在企业多次拖欠工资,并以没有和小郭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支付。在与对方当事人多次沟通无果后,小郭向市仲裁院的网上预审核邮箱发送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

  面对该公司的说法,仲裁院工作人员李仑并未硬性处理。一方面,他继续核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寻找突破点。另一方面,他以情理为突破,继续与该公司沟通。经过调解,该公司终于同意支付工资,仅用时4天。

  近年来,市人社局建立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镇(街道)、社区、商业街(楼宇)、企业等五类市级创建标准,在基层和小微企业开展“1118”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推进驻镇街派出庭和调解点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十三五”期末,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按期结案率100%,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6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审限)结案率100%。

  智慧人社  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2020年4月16日,市社保窗口收到一封满载群众真心的感谢信。来信人陈女士当时需要办理退休手续,但因为疫情无法到窗口现场办理。

  通过窗口咨询电话,她找到了市社保中心职工养老科的工作人员郭毅文。“您放心,我们现在推出了不见面审批,您不用到窗口现场也可以办理退休了。”郭毅文悉心引导她如何在网上办理退休。“不用出门,不用排队,真的很方便!”陈女士不停点赞。

  办理人社业务,审批速度快不快、办事方不方便,关系着群众和企业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为了不让群众、企业办事受到疫情影响,市人社局四大服务窗口第一时间调整服务方式,推行“不见面办理”。

  近年来,市人社局扎实推进人社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人社”,通过对全市人社领域大数据的集中、整合、挖掘和共享,实现对多样化、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及价值挖掘,并在全系统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重点围绕企业、个人眼里的“一件事”,推进每个“一件事”所涉相关服务事项打包办理,整合关联事项“一件事”套餐10项,快办事项21项。以高校毕业生就业(含灵活就业)“一件事”为例,以往需要分别准备多份材料,一件件业务逐个办理。现在只需一次勾选、一套材料,即可一网受理、一次办结15个业务。

  我市就业信息化经过10多年发展,已构建联通至所有村居的“市-区-街-社” 四级联动信息平台,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覆盖,群众不出村居就可以享受各项公共就业服务。

  健全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市人社局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全国统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截至5月末,我市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45.99万人、260.33万人和257.97万人,比增6.78%、14.96%、12.93%。

  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级统一部署,我市认真落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工作,今年总体调整幅度4.5%,调整提高的养老金7月1日前发放到位。同时,落实《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2015年的245元提高到目前的310元,位居全省第一。

  工伤职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转外地上级医院治疗或办理异地居住就医,以往总是需要两地跑,较为不便。针对这种情况,我市积极推进工伤保险职工就医事项(异地居住就医、转外转诊)网上办,经过反复调试,于5月底正式建成上线。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出台《厦门市工伤保险待遇管理办法》《厦门市工伤康复管理办法》《厦门市职工因病或非因公伤残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厦门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推进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工作,各项政策和待遇标准顺利过渡到与全省一致;通过政府购买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方式,在全省率先建成专门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劳动能力现场鉴定工作点。

  (来源:厦门日报 2021年7月1日 特C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