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区零工市场面向全市直播带岗。
目前,厦门共建成6个零工市场和20个零工驿站,遍布岛内外6个区。图为翔安区零工市场。邓婕 摄
打开手机,扫码就能找工作、打零工,薪水日结还带保险……与以往在马路边等活儿,如今这样的灵活就业新形态,正在厦门发生。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亿人,占劳动人口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零工市场建设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一环。厦门一方面积极建设线上线下一体化零工市场,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监测,为求职用工双方提供丰富便捷的选择,有效提高灵活就业供求对接效率。
因地制宜搭建零工市场
2月14日,翔安区零工市场乌泱泱聚着一群人,走近一瞧,他们正在翻阅今年的招聘启事。“我听说翔安有个零工市场,交通也方便,就过来看看能不能找到工作。”站在招聘墙前的湖北人陈怀新刚下动车,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一家智能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经过一番面谈,他成功应聘到该企业“装配钳工”岗位。
此前,陈怀新是怎样找工作的?“在工地上、马路上碰运气,或是靠人介绍。”陈怀新说,“有时可能好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事情干。”如今,零工市场根据雇方的需要和求职者所具备的技能、特征,将相关信息迅速匹配,效率明显提升。
随着零工人群的增长、零工类型规模的扩大,厦门对“就业大民生”开展积极探索。2023年,《关于进一步推动厦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若干措施的通知》《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的通知》等相继出台,为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搭建起制度框架。这些文件不仅明确了零工市场的公益性和建设流程,还建立绩效评估等关键机制,让零工市场的运营有章可循。
此后,厦门在建成6个零工市场的基础上,又建设20个零工驿站,实现就业服务向工业园区、社区和写字楼延伸,方便每一个有需求的劳动者第一时间对接岗位。“厦门零工市场提供散工介绍、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厦门市劳动就业中心三级调研员周振告诉记者,厦门真金白银扶持零工市场运营,奖补资金用于改善市场设施、优化服务流程,为零工群体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求职环境。同时,市人社局还会及时围绕企业招聘需求,提供政策服务、定向招聘活动等支持。
线上线下实现无缝对接
“按单收入,一单大概2至4小时、收入约200元,多的时候月入3000元……”家住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阳台山社区的居民刘文婷说。刘文婷过去是一名医药代表,生育后成了一名全职妈妈。在照顾孩子的空闲时间,她在“厦门零工市场”小程序上浏览招工信息。有一次,她发现阳台山社区零工驿站发布陪诊师岗位,便登记了个人信息。
经过零工驿站的对接,她通过系列招聘环节、岗前培训、医院陪诊培训,顺利获得这份工作。刘文婷说,零工兼职者目前是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时间比较自由,既能兼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可以缓解家庭压力”。
去年3月,厦门开始试运行推广“厦门零工市场”小程序,小程序的开发进一步简化了求职、招工流程,让供需双方实时对接。
点开“厦门零工市场”小程序,页面前两行功能栏,分别是保姆/月嫂、保洁/搬家、家电维修、管道水电、建筑装修、生活配送等热门职位,在页面下的热门推荐栏目,有招聘外卖骑手、医院陪诊、电子厂临时工、视频剪辑、空调清洗工等信息,招工信息均标明工作时间,点击“离我最近”选项,工作地点从近及远排列,一目了然。
春节期间,家政行业需求井喷。好邦妮家政翔安分公司经理张玉娟说,他们不仅提早在行业内广发英雄帖,还借助“厦门零工市场”小程序同步发布对外招聘信息,急招保洁人员、家政阿姨数十名。短短半个月,百名求职者提交报名简历,岗前宣讲、岗前培训及面试同步推进,很快,50余名求职者顺利上岗,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周振表示,以“政府主导、公益服务、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模式,推动建设厦门零工市场,让供需双方高效对接,为求职者搭建起一座便捷多元的兼职桥梁,目前“厦门零工市场”小程序注册人数近4万人,年轻人的比例在升高,接下来,计划开发在校生板块,助力他们在学习之余积累就业经验,增强就业意识。
做好零工权益保障服务
近年来,零工的专业化程度日益提升,个人能力与供职机会呈正相关,这无疑对零工市场的运营与服务水平提出了挑战。其中,实现优质资源的最大化配置成为关键课题。
厦门积极探索服务模式,建立零工从业者分级服务机制。针对年龄大、技能单一、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求职群体加强就业帮扶,开展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优先组织其与适合的用工主体开展“点对点”对接洽谈,引导用工主体优先招用困难零工从业者。
同时,建立零工市场动态管理名录,向社会广泛公布地址、运行时间、职业(工种、岗位)、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供求双方对接提供指引。开展零工市场运行情况监测,对零工市场求职人数、招聘岗位等信息进行定期监测分析,及时掌握零工市场供求变化趋势。
在零工市场建设中,保障灵活就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用工放心、就业安心、群众省心,才能推动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翔安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洪汉告诉记者:“企业线上招聘,雇主需要实名,还要‘亮’出经营资质,后台对入驻企业的资质等信息进行实地核验,帮助求职者不被虚假招聘、皮包公司坑骗。”
厦门还率先全省推出专属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险“益鹭保”,以“政府引导、财政补贴、商业运作”方式运行,旨在保障厦门灵活就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因遭受意外事故造成的身故、残疾、医疗费及住院津贴4项保险责任,如今投保人数超过1.7万人,累计投保170万天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 邓婕 林泽贵)
(来源:《福建日报》2025年2月20日11版)